上周在东京举行的中日围棋大师赛上,中国九段棋手林海峰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因一步"随手棋"导致满盘皆输。这场被媒体称为"世纪残败"的比赛,让我不禁联想到正在卡塔尔如火如荼进行的世界杯赛事。 围棋的失败是寂静的——当棋手投子认负时,只有棋子与棋盘碰撞的清脆声响。而足球场的失败却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嘘声、泪水与撕心裂肺的呐喊。 记得德国队小组赛出局时,穆勒红着眼眶说:"我们像被剥光了衣服站在雪地里。"这种赤裸裸的挫败感,与围棋选手面对棋盘时那长达数分钟的凝固姿态形成奇妙对照。一个是外向的爆发,一个是内向的崩塌。 东方竞技讲究"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去年韩国棋手李世石在与AI对弈中连败三局后,反而因"展现人类棋艺的尊严"获得赞誉。反观世界杯,克罗地亚门将利瓦科维奇扑出三个点球后,日本球员跪地痛哭的画面成为全球头条——西方体育更强调胜负的绝对性。 但有趣的是,今年世界杯我们看到了转变。摩洛哥队创造历史晋级四强后,主帅雷格拉吉却说:"胜利属于整个阿拉伯世界。"这种集体荣誉感,倒有几分东方智慧的味道。 围棋界有个传统:重大比赛失利后,棋手会独自打谱到深夜。而足球运动员往往选择在更衣室开香槟——哪怕只是庆祝"虽败犹荣"。2018年比利时被法国淘汰后,德布劳内带着全队去麦当劳的新闻曾让人莞尔。 当日本队在点球大战惜败克罗地亚时,他们留下了一座更衣室,里面整齐摆放着用俄语、阿拉伯语写的感谢纸条。这种败者风度,或许正是东西方体育精神交融的最好注脚。 说到底,无论是围棋棋盘上的一子错漏,还是绿茵场上的十二码梦魇,竞技体育最动人的永远不是胜负本身,而是人类面对失败时展现的千姿百态。就像小林光一九段说的:"真正的棋手,要能在投子的瞬间开始期待下一盘棋。"世界杯赛场上,我们何尝不是看到同样的光芒?围棋与足球:两种截然不同的失败美学
输赢之间的文化密码
残败之后:棋手与球员的不同救赎
"围棋教会我接受不完美,足球教会我永远追求完美。"——某位同时热爱两项运动的日本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