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已落下帷幕,但“兴奋剂”的话题却一直没有停止。这时,你可能会问,所谓的兴奋剂到底是什么呢?体育健儿使用的兴奋剂都是哪些药物?药物对运动员都起到什么作用呢?此类药物都是违禁药品吗?针对这些问题,就让我逐一为大家简单地说说吧!
首先,兴奋剂在英语中被称为“Dope”,原义是“供赛马使用的一种鸦片麻醉混合剂”。
早期,运动员用的兴奋剂多为一系列能够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和脑部脊髓的精神药物,我们称之为中枢神经兴奋剂、中枢神经刺激剂。此类药物能够大大兴奋交感神经,极大提升人的活动能力,令人感到愉快与振奋。
当代,我们所说的“兴奋剂”已不再是单指那些引起兴奋作用的药物,而是对体育运动中禁用药物的统称,其还包括那些没有兴奋作用的药物例如利尿剂以及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如β-受体阻断剂。
现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IOC)对“兴奋剂”重新作出了最新的定义:竞技运动员所使用的任何形式的药物,和以非正常量或通过不正常途径摄入生理物质,企图以人为的或者不正常的方式提高竞技能力,即可以被认定为“兴奋剂”,其包含药物与非药物方法。
那么,体育运动员所被禁用的药物兴奋剂都有哪些呢?2021年,我国公布的《2021年兴奋剂目录》中,就将药品型兴奋剂划分为七大类:
1.蛋白同化制剂:又称同化激素,俗称合成类固醇,是合成代谢类药物,具有促进蛋白质合成和减少氨基酸分解的特点,可促进肌肉增生,提高动作力度和增强男性的性特征。
滥用会引起人体内分泌系统紊乱、肝脏功能损害、心血管系统疾病甚至引起恶性肿瘤和免疫功能障碍等等,还能造成情绪抑郁、冲动、出现攻击性行为、心理依赖等副作用。本届巴黎奥运会上,短跑选手穆兰巴被检测到服用了的司坦唑醇就属该类药物。伊拉克柔道运动员被查出使用了的美雄酮和宝丹酮也属于此类药物。该类的其它药物还包括苯丙酸诺龙、甲睾酮等等。
2.肽类激素:如人生长激素、促性腺激素等。此类药物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联接而成,能通过刺激肾上腺皮质生长、红细胞生成等实现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大量摄入肽类激素会降低自身内分泌水平。有损健康,还可能引起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滥用还会形成心理依赖。
3.麻醉药品:是指被列入麻醉药品目录,对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连续使用、滥用或者不合理使用,易产生身体依赖性与精神依赖性的药品。服用了麻醉药品,运动员能长时间忍受肌肉疼痛。该类药物有可待因、芬太尼等等。
4.刺激剂(含精神药品):如可卡因、曲美他嗪等。此类药品能够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成瘾性。运动员服食后,能使情绪高涨、斗志昂扬、有欣快感、能忍受伤痛,然而大量使用会导致呼吸麻痹而死亡。早在1924年,可卡因就被自行车运动员所服用。
5.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是指国家规定管制的可用于制造毒品的前体、原料和化学助剂等物质。其中,麻黄碱就属于此类,它能提高运动员的呼吸功能,改善循环,增加供氧能力。
6.医疗用毒性药品:指那些毒性剧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药品。该类药品有士的宁,即马钱子碱,其对人的脊髓和大脑皮层都有兴奋作用,过量易导致产生惊厥、呼吸肌痉挛和呼吸运动受限等。
7.其它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如普萘洛尔,又名心得安,能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和有镇静作用;又例如呋塞米(又称速尿)、螺内酯(又名安体舒通)等利尿剂,可短时间内降低体重。此次奥运会,尼日利亚拳击手被查出使用的就是利尿剂呋塞米。
最新的《WADA国际标准禁用清单(2024)》将所有场合禁用的“兴奋剂”分为了9大类。包括“蛋白同化剂”、“肽类激素、生长因子、相关物质及模拟物”、“β2激动剂”、“激素及代谢调节剂”、“利尿剂和掩蔽剂”、“激动剂”、“麻醉剂”、“大麻(酚)类”与“糖皮质激素”。清单与我国2021年目录分类大致相同,只是把“大麻(酚)类”与”糖皮质激素”分别从“刺激剂(含精神药品)”与“类固醇”两类中分离出来作为独立类型。
最后,所谓的兴奋剂都是违禁药品么?答案是否定的。虽然“兴奋剂”与违禁药品有一定的交集,但并不是所有的“兴奋剂”都是违禁药品,大部分的“兴奋剂”只是不适合在体育圈中使用而被划定为“兴奋剂”而已。
其实,“兴奋剂”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上面所述的很多药品,都是人们在生病时对症所用的药物,如甲睾酮,能治疗原发性或继发性男性性功能低减;可作绝经期后女性晚期乳腺癌的姑息性治疗。又如呋塞米,用于治疗水肿性疾病和高血压危象、高血压、高钙血症等疾病,是高血压病人的常用药物。2014年才被列入兴奋剂行列的曲美他嗪是高血压的二线药物。还有,心脏病患者的救命药硝酸甘油是治疗心绞痛、心力衰竭的常见药物,也属于“兴奋剂”的行列呢!
参考文献:
[1]闫翠花,李晓健,田忠非.08奥运会禁用的兴奋剂分类及作用[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0,16(01):25-27.DOI:10.15900/j.cnki.zylf1995.2010.01.025.
[2]黄华,奥运食品中兴奋剂类物质检测、监控技术研究.北京市,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2008-07-25.
[3]河川.奥运食品安全检测资质认定扩项严防兴奋剂食品[J].食品科技,2008,(06):178.
[4]喻坚,覃玲艳.近55年来奥运会兴奋剂检查历程的回顾与反思[J].运动精品,2023,42(12):62-64.
[5]孟适秋,时杰.医疗用药品的滥用问题与防治[J].法医学杂志,2021,37(06):788-795.
[6]乐天.奥运知识600问[M].中国商务出版社,2007.
供稿:向阳院区主管药师 麦蕴华
编辑:区颖涛